在最近的一场欧洲赛场上,凯尔特人球迷(尤其是绿军球迷团体 Green Brigade)在对阵布拉加的比赛开球前,展示了一幅横幅,指控欧足联(UEFA)在“正常化以色列”的过程中“与种族灭绝同谋”,并呼吁将以色列及其球队驱逐出相关比赛。此举立即引起轩然大波,媒体广泛报道,欧足联也被传出可能对凯尔特人俱乐部启动纪律惩处程序。球迷此番强烈指责并非毫无背景,而是植根于对以色列—巴勒斯坦冲突的政治立场、国际法争议、足球治理规则和言论自由边界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表达。文章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:首先探讨球迷为何选择以“种族灭绝”这一极端用语;其次梳理欧足联可能的纪律措施依据与惩罚机制;第三分析此类政治表达在足球环境中的合法性与争议;第四看球迷、俱乐部与舆论三方在此次事件中的博弈与意义。最终,文章将对这场因横幅引发的风波进行总结,既反思体育与政治的界限,也思考足球在当代国际议题中的角色。
1、用语选择与指控根源
凯尔特人的球迷此次选择将欧足联定性为“与种族灭绝同谋”,用语极端且富有煽动性。这个词汇重在传达一种最强烈的道德谴责,旨在将欧足联行为与最严重的国际罪行联系起来,从而凸显其“共犯”身份。这类措辞并非随意,而是基于球迷对以色列在加沙战争中造成平民伤亡的指责,认为国际社会、包括足球组织没有对其进行足够制裁,是对暴行的默认与助力。
该横幅写明:“UEFA is complicit in genocide by normalising Israel. Kick them out now”(欧足联通过正常化以色列,对种族灭绝负有责任,把他们踢出吧)。这句口号直接指出欧足联的行为具有“默许”“助长”性质。 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9turn0search6turn0search4
这种表达方式还承载了球迷群体对国际政治与人权问题的高度关切。他们认为,仅仅把关注局部冲突局限于媒体报道、外交施压不够,而足球这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,是可以承载政治正义发声的空间。于是在重大国际矛盾加剧的背景下,选择借助体育事件发声。
2、欧足联纪律机制与潜在处罚
欧足联历来对俱乐部及支持者在比赛中展示政治信息、意识形态标语有严格限制。根据其纪律条例第16条(特别是第16(2)(e)项),俱乐部须对其支持者展示的“煽动性、政治、意识形态或宗教性”信息承担责任。若被认定违反规定,可处以罚款、比赛禁赛、球场空场或其他惩罚。 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4turn0search9
在此前案例中,凯尔特人曾因球迷在欧洲赛事中挥舞巴勒斯坦旗帜被罚款约 17,500 欧元(约合 15,276 英镑)作为先例。 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4turn0search9 这表明,即便是政治表达,也可能受到经济处罚,即使未必影响比赛资格。
此次若被裁定违规,惩罚可能从罚款至更严厉的禁赛、减少入场名单、球场观众限制,甚至取消部分主场使用权等。俱乐部因此也可能被追责,必须就球迷行为负最终责任。欧足联对类似事件的处理尺度既要考虑纪律一致性,也可能受到舆论和政治压力影响。
但欧足联也面临两难:一是应对俱乐部和球迷的指责和诉求;二是如果惩处过严,可能引发舆论反弹,批评其压制言论自由、政治表达。如何在纪律规制与公共反响间取得平衡,是此次处理的关键。
emc易倍3、足球政治表达的合法性争议
体育通常被视为“不涉政治”的中立场域,但事实上,重大政治议题常在体育赛场被带入。许多球迷团体以横幅、标语、旗帜表达对战争、正义、压迫、民族或宗教问题的立场。在现代足球中,这类表达并不少见。球迷用体育舞台为其关切议题发声,是一种社会运动的延伸。
但与此同时,足球组织通常主张比赛环境应避免过度政治化,以保持体育之纯粹,这也是 UEFA 规定禁止带政治标语的根本动机之一。若允许任意政治表达,可能导致球场纷争升级、对其他观众构成挑衅、甚至引发暴力对抗。
在合法性上,有人认为球迷在公共赛事场地的言论与政治表达,应享有言论自由。但体育组织通常要求在比赛规则框架内行使这种自由,不能违背其自身规定。若球迷言论被界定为具有挑衅性或煽动性,即便其主张可能获得道义支持,也可能被视为违规。
此外,是否“默认政治中立”本身就是一项政治立场。如果体育组织声称自己不涉政治,但在事实上可能已经采取某个立场或默许某些国家或球队参与,那其所谓“中立”就可能被质疑。此次凯尔特人球迷的指控正是触及这一矛盾:若 UEFA 未对以色列足坛及国家队进行任何实质动作,其“中立”可能被解读为偏袒或默许,从而引发球迷更激烈表达。
4、博弈格局与舆论效应
在此次事件中,三方——球迷团体、俱乐部管理层、媒体与公众舆论——构成了微妙的互动格局。球迷方面希望借助高曝光平台传播其政治诉求,而俱乐部方面则要权衡其与 UEFA、赞助商及球迷群体的关系。媒体与公众舆论则是舆论场的主要塑造者。
绿军球迷通过横幅表达强烈立场,意在将 UEFA 与国际争议事件捆绑,使其无法回避。此种做法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关注,也迫使俱乐部与 UEFA 必须在回应立场上有所动作。舆论扩散使得原本仅限体育领域的事件迅速演化为公共辩论。
俱乐部若选择顺应球迷立场或对其表示理解,可能在 UEFA 纪律面前处于弱势;若选择与 UEFA 保持一致、谴责任何违规行为,则可能在球迷群体中失分。俱乐部需要极其谨慎地撰写声明、组织对话,以免在立场上左右为难。
媒体则扮演催化剂角色:报道横幅曝光、分析可能惩罚、引用国际法观点,往往引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方向。若媒体普遍倾向同情球迷立场,则 UEFA 在处理时可能受到更大舆论压力。相反,若媒体强调足球应避免政治,可能压制球迷声音。
总结:
此次凯尔特人球迷指控欧足联“与种族灭绝同谋”的行为,揭示了体育与政治交错的尖锐张力。球迷以极端用语表达对国际暴行的谴责,借体育舞台放大其声音;而欧足联则通过纪律制度维护其所谓的政治中立与秩序规范;合法性边界在言论自由与纪律限制间摇摆;俱乐部与媒体则夹在中间,必须在不同压力中寻求平衡。
在更广义上,这起事件折射出当今全球化背景下,体育不再局限于竞技本身,而成为公共话语场的一环。无论最终 UEFA 的处罚力度如何,这场风波都将成为日后体育、政治、舆论三者边界与互动模式的重要注脚。
发表评论